小学语文课堂与阅读整合学习心得小学语文课堂与阅读整合学习心得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20xx 年颁布的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 400 万字以上,小学阶段在 145万字以上。如何在新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思考与讨论的。 在屯溪路小学,徐艳老师一节《爱如茉莉》,就是语文与阅读的有机整合。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语文与阅读的整合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一上课,老师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绘本故事《朱家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猜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而后,教给学生用推论的方法,抓住文章线索,得出文章的主旨。 学生随即用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爱如茉莉》,在小组沟通,全班分享之后,老师又当堂推举了许多书籍,让孩子继续练习这种阅读的方法。 短短一节语文课,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课文中的知识,还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并进行了举一反三的练习。大容量的课堂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2、课堂上线索清楚,条理清楚。 这节语文课,老师就是围绕着如何抓住文章中的线索来推文章章的主旨。我觉得和我们学校提倡的简约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处。老师课堂上的语言简练,问题清楚,处处紧扣“线索”和“主旨”。 3、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在学生根据线索推论主旨时,老师鼓舞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谈自己的推论。例如:书上的插图、文中的词语、句子等等,虽然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只要理由充分,老师都给予了肯定。也因此,使学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这一天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人的力量在于思考,思考的积淀在于阅读,阅读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他山之石可攻玉,阅读是最经济、有效的成长捷径,让我们能站在前人的肩膀更好地攀援向上,可以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和思想资源,引领我们从狭隘走向宽阔,从而可能超越前人,制造历史。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不必太在意起跑线上的输赢,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从小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和欢乐相伴,打快乐窗,见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