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物理复习精品学案案―――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命题趋向】《大纲》对本部分考点均为Ⅱ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易与本部分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本考点的知识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考点透视】一、理解功的概念 1.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⑴ 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 时 F 做正功,当2 时 F 不做功,当2时 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⑵ 用动能定理 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当 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2.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用力和位移的夹角 α 判断;用力和速度的夹角 θ 判断定;用动能变化判断.3.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重力(或电场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 h(或电势差)有关:W=mgh(或 W=qU),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二、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式:tW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 t 内的平均功率。3.功率的计算式:P=Fvcosθ,其中 θ 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 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 P 为 F 在该时刻的瞬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