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9)生物与环境【学法导航】此专题概念比较多,要注意加强理解,注重比较。同时注重从个体到生物圈水平连成线,形成一个线型体系,再各个扩展开来,串成网络结构。一、注重结论性语句的归纳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无限制的环境、理想的环境(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在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特点: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 K 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4.所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的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种群密度会有差别。(即有分区层现象)5.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水体、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2)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2)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大约是 10%—20%。9.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 “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1)具有全球性;(2)循环往返。10.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11.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