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简述与应用(综合类)一、《生活与哲学》结构图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世 界 物 质 统 一 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二、常考原理与社会热点应用举例1、在我国,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城乡人17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8:l。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适时修改《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 运用所学哲学道理,说明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比例调整的正确性。(8分)参考答案:(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的变化,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2分。如果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进行分析,也可酌情给分)(2)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使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3分)(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调整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符合礼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城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3分)2、2009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刻不容缓。做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