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学案精析·知识梳理1.识记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 涟漪(yī) 臭鼬(yòu) 忧悒(yì) 胀(zhàng)大 哀恸(tòng) 尘寰(huán) 攸(yōu)关 乳酪(lào) 惬(qiè)意雪茄(jiā)茄(qié)子看(kān)守看(kàn)见(2)字形辨识曳(摇曳)拽(拽着)瞭(瞭望)镣(镣铐)鳖(鳖鱼)鏖(鏖战)悒(忧悒)浥(浥湿)2.补充词语解释(1)词语释义忧悒:忧愁不安。体物:体察万物。哀恸:极度哀伤。尘寰:人世间。用心 爱心 专心1(2)熟语积累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3.了解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1845 年 7 月 4 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 1847 年 9 月 6 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 1854 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SHAPE * MERGEFORMAT 梭罗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但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因为惟有在自然中,人才能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正如一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梭罗其实更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他从自然中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要关注他所谓的“真正的生活”。(2)作品简介《寂寞》以细腻优美的笔触,记述了梭罗本人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写出了他的心灵感受和对大自然的崇尚之情。精析·整体感知1、欣赏作品的形象梭罗的“寂寞”:在文中写到有许多的自然事物与他相伴,他感到找到了“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最鼓舞人的伴侣”。因此,世人看来孤独寂寞的事,梭罗却认为“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用心 爱心 专心2由姿态来去,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是“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的事情。于是,他明确地宣告“我爱孤独”,“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没有碰到比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