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习惯培育的方法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讨论表明: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幼儿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才能彻底改掉。因此从幼儿园起,老师就要开始引导幼儿学习活动地时候注意力集中,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在学写拼音的同时,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循序渐进,逐步进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进展。在一日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幼儿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批判和指正。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形成了。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幼儿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幼儿来说,应主要放在学习活动中进行。 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仔细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不仔细听讲或者作业不仔细完成的现象,及时提醒,并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一起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家长、老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仔细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幼儿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幼儿的每一点良好行为,老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幼儿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老师除了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舞有进步的幼儿,肯定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