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学专业本科中药商品学教学初探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规格等级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讨论其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从商品学的角度讨论临床使用的常用中药,阐述中药在流通领域中的来源、道地产地、商品规格等级、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中药商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与有用鉴别技术问题。中药商品学讨论的范围包括商品名称与来源、产地、采制或生产工艺、商品特征、药效组分、鉴别与检查、质量要求、贮藏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讨论,分析和阐明中药商品的适用性、监测商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规律、制订商品质量管理标准和检验方法,以实现对中药商品的全面质量管理。中药商品学是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已经掌握了中药专业的大部分专业知识。鉴于中药商品学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选择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的教学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 3 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与实践,现介绍如下。 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溯至 18 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进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老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 教学目标设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各论中每味药的来源、药材产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