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自学导引】一、激素调节与行为 二、神经调节与行为1.先天性行为(1)机理:非条件反射2.后天性行为(1)机理:条件反射(2)种类(3)形成: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中,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动物后天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判断和推理。(4)学习 三、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2.动物的行为就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 【思考导学】1.激素调节在动物的哪些行为中表现明显?请用最简单的表述方法,总结一下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答案:动物的性行为和育雏行为,2.学习是什么行为?后天性行为的最高级形式是什么?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作用机理各是什么?答案:学习是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变化而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属于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最高级形式是判断和推理。先天性行为的作用机理是非条件反射。后天性行为的作用机理是条件反射。3.受神经调节的行为主要包括哪几类?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怎样?答案:受神经调节的行为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前者主要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后者主要包括印随、模仿、条件反射等。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于主导地位。 【学法指导】1.理解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是不需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在适当条件下,由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就能表现出来。如失去幼雏的母亲,它哺育后代的本能并不消失,会把无母的小鸭当作自己的后代给以抚爱、哺育。这种行为除物种遗传性以外,还和某些腺体生理成熟有关,如垂体分泌催乳素。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体验和学习逐渐形成的。动物的任何行为都同环境密切相关,都是对环境的适应。先天性行为是维持个体生存、种族延续的最基本要求。如取食、防御、性行为、哺乳等都与生活、繁衍有关。后天性行为是在环境不断变化中形成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动物的生存范围,更好地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2.区别本能与非条件反射、后天性行为与条件反射动物的非条件反射和本能都是先天具有的能力。但非条件反射只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对环境变化产生的躯体局部动作反应。一种非条件反射一般不能形成动物的本能行为,本能要比非条件反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