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素材一、课后问题◆ 阅读与思考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王室衰微,政局变化,“学在官府”有所变化。由于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解析与探究 儒家思想所讨论的哲学命题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在社会大动乱的形势下 ,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儒学成为显学。◆ 自我测评 1.(1)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主张:“仁政”学说、尊王贱霸、“民贵君轻说”、人性本善说、“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要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 (2)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尚力”“节用”“节葬”。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5)兵家。主要代表有吴起和孙膑。吴起具有“文德”与“武备”兼备的战略思想,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吴子》一书中。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其军事思想经过后学的整理,编为《孙膑兵法》一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