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训练案 一、基础检测(10×3=30 分)1、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明( )A.自然景观不可改变,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B.城市布局要深刻的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C.自然界也可以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D.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都应遵守而不可改变的规律2、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是因为( )A.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B.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才是客观的C.人在客观物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的意志无关3、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水”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 ,从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回答:4-5题4、上述材料中的事实充分说明( )① 物种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上帝创造众多生物的说法具有荒谬性③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5、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物质具有可知性 C.人的主观意识改变不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无限循环运动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7、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010 年 5 月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南中国,江西、福建、湖南等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