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总结“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取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3.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力目标: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3.通过图文转换,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也有 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2)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3)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4)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主要是阐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进行推测,然后引导学生寻找证据,据教材提供的三个经典实验的资料分析,形成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认识。本节课则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为学生再现科学家们探索基因是什么的漫长历程拉开了序幕。教材以“遗传物质的本质”作为核心,架构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史事件;暗线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条线中都蕴含着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实验设计思路,也就是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在介绍实验时以“问题引导呈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引入下一个实验”的教学程序,使各个实验一环扣一环,认识到科学实验在一步一步地完善,最后才得出最具说服力的结论,并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学生可采用观察、阅读、讨论,比较法,归纳法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知道蛋白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生殖过程等。教师可以承上启下,以此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出示“父子图”、“母女图”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等来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引导学生分析:作为遗传的物质具有什么特点?那遗传物质又是什么?遗传物质它在哪里?(让学生回顾有性生殖过程和细胞核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