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历史观(教师版)一、目标导航:(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重点难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知识梳理: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方法论:坚持二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2.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我国的改革)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方法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我国的改革)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