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做计划要有原则: 1. 计划的时间要有可伸缩性。比如说,周一晚 8:0010:00 学习英语;10:0011:00 学习语文;11:0011:30准备睡觉,不如改成 8:009:30 学习英语,这样假如有些内容到 9:30 没有完成,可以延长 15 分钟。中间可休息 10多分钟,放松心情,缓解眼疲劳。 2.不要把一周安排的满打满算,要有余地。比如周三晚上学校占用了,需要安排出时间来补这一天的计划。原来这半个月的计划已经做好,考试的时候又有新的内容等,这些都是需要预留时间的。 3. 每周有自我总结反思的时间。检查这个星期计划完成的时间,程度,漏洞,措施。。。犹如我们的工作中,要计划执行检查一样。 4. 计划要具体。不要让学生花时间去想今日晚上学什么。而是按课程标准达到相应的程度(包括懂得、理解、掌握、学会、形成等)要求学生懂得各科体系的知识脉络,理解各科的基本概念、学会利用方法、技巧规律去解决问题,形成自主解题的学习习惯,达到做题的准确性。 二.做计划要有目标: 1. 做到有两个学科平常拿手考前不用复习,没有特别弱的课程,也就是没有落分的课程。 2.我们要定的中,长期计划 短期:力争每个月改变一门功课的状态。比如把一门功课从成绩靠后变成成绩中等,要想把一科功课学精,一个月是很难,但是提高到一定程度,还是有可能的。这样,考生看见结果,也会有信心。 长期:考生明确自己未来最终想考入目标院校是什么?可以把这个学校的过去几年的录用分数拿来。比如,考生目前成绩是 450,总分是 650 分,根据 100 分计算,平均 69分。目标院校的录用分数是 580 分,总分是 750,根据 100分计算,平均 77 分,也就是说你平均每科差 8 分。这个时候,课程能够达到 77 分的,算作合格课程,远远超过 77分的,算作好的,低于 77 分的,算作需要努力的。这种计算不一定很科学,但是比较简单易做。 3.是补弱项还是增加强项 通常说来说,弱项补起来成绩比较容易提高。因为从考试看,一定有考基础知识的,有比较容易的题,有很难的题。把基础学好,就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数。补习课程应根据高考中 成绩最大值为标准。比如,两科课程,一科占分 80分,一科占分 120 分,可以优先补 120 分的课程。这样,同样的学习时间可以帮助你得更多的分数。同样,可以把一科课程细分。比如,数学中统计部分比较难学,占分又少,就先放弃,去补占分多,又比较容易学的部分。 4.提高有效学习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