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素养老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素养 老师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素养呢? 当前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网络教育,空中学校进展迅速,坐在书房便能接受到各种形式的教育。但教育培育学生仍需要学校,需要老师。老师时时作表率,处处当榜样,以自身的示范行为熏陶、引导学生,是任何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不能替代的,老师若能以良好的师德取信学生,高尚的行为示范学生,优雅的情趣感染学生,那么,素养教育的实施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理论素养是老师为人师表的主导。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好坏、高低,决定着老师其它素养的优劣,决定着老师是否具有任职资格,直接影响对祖国下一代思想品德的形成。老师的理论素养包括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法律知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教育价值观、育人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和教育质量观。 专业素养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全方位去影响人,培育人,就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博、专结合的新型人才。一方面是专家,通晓自己所教学科以及邻近学科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杂家,即凡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懂得的知识,老师都应当尽量地去学习、获得。 情感素养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动力性功能。即当人的情绪在高涨的情况下,可以满怀热情,全力以赴地去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情绪沮丧的情况下,人则会无精打采或畏缩不前。也就是说,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果。在对一个班 50 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中发现,38 名学生学习成绩好,他们对授课的老师表示喜爱,对其所讲的课感兴趣,做作业很仔细;12 名学生的一些学科成绩较差,他们对讲授该学科的老师不喜爱,对其所教的课不感兴趣,听讲不仔细,注意力不集中。由此看来,老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要高度重视架设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言素养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翅膀。语言是沟通科学文化、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老师语言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工作的成败。有人曾说,老师的语言就如金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兴趣与欲望。老师的`语言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职业技能,语言的清楚、准确,依赖思维的清楚、有条理,依赖语文方面的基本功,依赖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所以,每一位老师都应当加强理论知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