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纸质教案模板第 1 篇:纸质教案 苏教版八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纸质稿) 教学设计 陈永福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词曲等工具书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读会写。 2、能运用合适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说出蕴涵在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能品味记事散文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4、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详略。 5、学会观察,学会依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让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6、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选出讨论主题,合作解决问题。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 12 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 课时 《背影》 2 课时 《甜甜的泥土》 1 课时 《人琴俱亡》 2 课时 《我的母亲》 1 课时 《父母的心》 1 课时 诵读欣赏 1 课时 写作 3 课时 口语交际 1 课时 三、教学过程 十一 背 影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掌握“狼藉”“踌躇”“蹒跚”“颓唐”“琐屑”等词语的音形义。 2、领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4、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有关字词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电子课件) 三、介绍(电子课件) 四、熟悉文本,整体感知: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5.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五、师生重点研读课文第六小节(电子课件) 问题探究: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老师适当予以肯定) (电子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体味平实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电子课件)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