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继续学习教育校本培训方案 随着社会的迅猛进展,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也已经展开。随着人们摄入信息量的不断增多,头脑也进行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已经不能再翘起二郞腿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谁猎取的信息越多,谁就越能站在时代的前沿。老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猎取信息方法的引导者。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日益呼唤创新人才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进展日渐呈现出落后于社会经济进展需要的明显态势。突出表现在学校培育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我国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的社会需求,教育与经济相脱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各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都重视对老师进行继续教育。但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老师培训方式(包括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要么是学非所用,要么是工学矛盾,要么只是小数几个优秀的老师受益。于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迫使社会对教育尽快作出相应的调整,新型的老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校本培训便应运而生了。 校本的概念来自国外,英文是 schoolbase。校本培训概念的正式提出和使用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它的说法不一,有说校本老师教育的、有说校本在职进修的等等。虽然说法迥异,但考其来源可看出,各不相同的称呼其核心是一致的,都是“以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对在职老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在我国,引发校本培训实践与理论讨论热潮的偶然事件几乎是分别从南北两同时发生的。在北方,校本培训大约起于 80 年代在我国的吉林、湖北、四川等地首先进行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组织老师学习的'方式。其中广西桂老师范 256 号文《关于全面开展老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以中小学校作为老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大量的实践证明了这种培训方式有较强的有用性,也显示出其讨论价值。1999 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老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老师培训计划,建立老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至此,“校本培训”之词在官方文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在南方,1997 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老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自培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师资培训形式的开展。同时,各方面相关的理论讨论也陆续开展起来。其中顾泠沅在《走向 21 世纪的老师教育》一文中将其作为一种未来老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做了介绍,并表明校本在职教育(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