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电视问政”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电视问政”问题?_第1页
1/2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电视问政”问题?_第2页
2/2
如何看待“电视问政”问题?时事评论背景: 近来一些地方热衷于电视问政,一场又一场,看起来很热闹。 作为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执政方式,电视问政本意是通过构建公众参与政务监督的互动平台,回应百姓关切,解决实际问题。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有的电视问政与老百姓的期望相差甚远。比如,一些“被问政官员”前呼后拥走进直播间,台上一番信誓旦旦,“马上就办”,动静闹得很大;台下却照样走过场,有些实际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个别“老大难”问题“问政”了一年又一年,仍旧顽症难除。 有人质疑:这些地方的电视问政是否已经流于形式、走了样,成了官员们的又一个“秀场”,成为官员与媒体的另一场“狂欢”?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电视问政”问题? 要想不让电视问政沦为新的形式主义,必须做到“问政重在问责”。不可否认,电视镜头下的逼问,可能会对某些部门负责人有所触动,也会解决一两件问题。但缺乏问责机制的电视问政,难免“一问了之”的弊端。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将问政与问责紧密结合问政要动真格,问责要追究到底,该处理人就处理人,该摘乌纱就摘乌纱,这样才能树立问政的威力,打造政府的公信力。 电视问政方式也需要创新。时下的一些电视问政越来越模式化:先放一段暗访短片,接着主持人考问,穿插一两个专家或市民代表的提问,再就是官员的“对答如流”。观众都有点看腻了。某些官员的应考也已经“套路化”:先认错、表示改进、承诺“马上就办”“明天就到现场看看”。其实,电视问政可以搞一点“突然袭击”,特别要加强与群众互动,甚至不妨走出直播间,把官员拉到问题现场,面对更多群众采访问答,众目睽睽之下兑现承诺。 电视问政的关键作用还是要倒逼政府部门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各级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电视问政也是一面镜子,官员们要自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当前,许多官员的思维仍停留在“曝光一处、查处一起”的阶段,“点”的问题是解决了,没被曝光“面”的问题该怎么办?老百姓平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何其多,总不能都等到问政时集中解决吧? 让各级干部走到群众中,跟群众面对面,把问题解决在日常工作中,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才是电视问政应当追求的功效所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电视问政”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