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问题?时事评论背景: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 7 月 5 日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仅过了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就于 7 月 19 日晚间宣布,自 7 月 20 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0.7 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问题?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后,大企业和资质较好的中型企业在与银行议价时将更占主动,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此举有利于发挥‘稳增长’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大中型企业议价能力增强,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能上浮 10%—30%,这样一来,银行将会把更多的信贷资源转向小微企业,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而千千万万小微企业发展好了,就会为增长和转型装上更多“助推器”,打开更广阔的就业大门。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改革,没有对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作出调整,其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 0.7 倍不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央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实施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审慎性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因此,仍继续保留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 “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会对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在目前不大”。 时下社会融资需求比较旺盛,信贷资金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银行执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高达 70%—80%。“在这种情况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贷款利率不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再加上这次改革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