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群租房”问题?时事评论背景: 幽暗的地下室,杂乱的城中村,近郊村民搭建的像鸽笼般的小平房,以及群租——跟几十个陌生人挤住在一起,仅仅占据一张可供每夜躺一躺的铺位。近日一些报道再次为人们呈现了这种现实:北京东三环一套 80 平方米的两居室住着 25 个人;而在另一处群租盛行的小区,竟有 90 平方米的两居摆了 26 张上下铺,住了 52 个人。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群租房”问题? 曾经我有过好奇,在北京这样一个房价和房租齐涨、房价与收入比奇高的大都市,那些为我们送快递、送外卖的人,那些在餐馆里洗菜洗盘子的人,那些按钟点做保洁的人那些在街头摆个小摊聊以谋生的人,还有那些在写字楼里拿着微薄的起薪、事业刚刚起步的人……他们住在哪儿? 后来我知道了部分答案:幽暗的地下室,杂乱的城中村,近郊村民搭建的像鸽笼般的小平房,以及群租——跟几十个陌生人挤住在一起,仅仅占据一张可供每夜躺一躺的铺位。近日一些报道再次为人们呈现了这种现实:北京东三环一套 80 平方米的两居室住着25 个人;而在另一处群租盛行的小区,竟有 90 平方米的两居摆了 26 张上下铺,住了 52 个人。 有媒体打了一个精妙的比方,群租现象就“像石头背面的苔藓”,在不见光的地方大量滋长。这些地方逼仄混乱,却给暂时处于城市底层的打拼者提供着小小的基石,让他们生活的梦想可以赖以起步。 然而也因为隐藏着各种安全隐患和治安风险,还给相邻者带来巨大的烦扰,群租成为政府部门需要整治的对象。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再次下达治理群租住房的相关政策,规定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 5 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两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并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 当前的群租乱象当然需要治理和规范,这一点大概很少会有人反对,然而规范是否就意味着这样简单的一纸禁令呢? 群租现象并不是一堆人有“受虐”倾向要去花钱买罪受,而是因为他们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强力执行禁令或许可以消除群租于一时,却无法解决这些打拼者的实际住房需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几年前就开始大力整治群租,然而禁而不绝,“回潮”不断,甚至愈演愈烈,只能说明这种需求之旺盛。“不得低于 5 平方米”的标准,在当下高昂的住房成本面前,无异于对吃不起饭的人说“何不食肉糜”。有关部门制定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标准并不难,可谁来为他们实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