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社会良知”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社会良知”问题?_第1页
1/2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社会良知”问题?_第2页
2/2
如何看待“社会良知”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没有煽情、没有调侃,只有温情的叮嘱。清华大学 4000 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嘱咐学生要坚守良知,拒绝做“高知坏人”。(7 月 17 日《新民晚报》)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社会良知”问题? 最早提出“良知”概念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其核心内容就是良知,心学因此又称“良知之学”。王阳明的“致良知”并非仅止于求知识,而是在于 “尊德行”。陈吉宁嘱咐学生要坚守良知,拒绝做“高知坏人”,正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使然。 纵观当今中国,有知识有才智之人不可谓不多,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知识分子中 的某些人正在蜕变成“知道分子”,一些教授忙着当“老板”,一些专家忙“走穴”……知识分子身上那种激情、操守、虔诚的信仰和质朴的德行渐行渐远,而丑行劣迹却频频曝出。难怪有人说,中国知识分子已“集体堕落”,再也难以听到他们良知的声音。 “ 坚守良知”乃现代文明的期待。 费希特有言,基督教创始人对他的门徒的嘱咐实际上也完全适用于学者: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分子,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所以知识分子应当代表着社会公正的力量,只有带头坚守良知,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正义。 坚守良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每一个人都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追求真理;其次,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向,学会保持独立思考,社会也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由思考,以事实说话,具批判精神,以建设性批评推动社会进步。如果我们都学会了拷问自己的灵魂,学会为别人的不公平向自己控诉,为陌生人的冤屈而控诉,为社会良心的沉默而控诉,文明的图景便指日可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社会良知”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