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食不安“与”国情“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食不安“与”国情“问题?_第1页
1/2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食不安“与”国情“问题?_第2页
2/2
如何看待”食不安“与”国情“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不仅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还要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拿欧盟的标准来要求北京空气质量的话,那天天都不合格。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食不安”与“国情”问题? 这个论述第一感觉颇有道理。欧盟是发达国家,咱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能以它们的要求来要求我们。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逻辑混乱,根本站不住脚。一者 , 民以食为天 , 食 以安为先。国力可以有大小、经济有强弱 , 但人的生存环境岂能有异同 ?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公民生命健康就珍贵,吃的饭、呼吸的空气就要优良;而不发达国家的公民就轻贱,吃的饭、呼吸的空气标准要低。人都是人 , 食品安全标准岂能“中外有别” ? 二者,说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要考虑“国情”,不能与欧盟发达国家“攀比”,那是不懂历史。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虽然贫弱,但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改革开放前后 , 我 国的综合国力、经济比过去强百倍、千倍 , 但吃的、喝的、呼吸的为什么反而不安全了呢 ? 这起码佐证 , 食品安全标准与经济强弱这个“国情”并无直接关联。 或许有人辩驳,欧盟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高,一者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老路,如伦敦也曾经是“雾都”。因此,我国搞发展岂能绕过这道坎?二者,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而我国,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公众生活品质尚力不从心。 其实 , 社会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生存环境好坏并无必然联系。 第一,欧盟等发达国家过去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就是“前车之鉴”,我们可以借鉴,避免重蹈覆辙。第二,反观我国“国情”,公众吃的不安全,环境被污染,归根结底是公权部门监管缺失惹的祸。举例说吧!山东有“毒姜”,卖给的对象是同胞,但出口的姜与姜农自己吃的姜,却是绝对安全的。据调查,出口食品安全率将近百分之百。这起码说明,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为同胞们提供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等标准的食品,是能做到的。 国人吃的不安全 , 与“国情”无关。 若说真有关,那就是与个别地方公权部门监管无方、缺位有关。中国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监管“国情”只有与欧盟发达国家“国情”接轨,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欧盟自然也就接轨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食不安“与”国情“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