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节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透镜是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本节课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的各种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本节内容不拘泥于有关透镜知识的逻辑体系,而是通过让学生经历两个递进的活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由观察、了解—区别、比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的环节,学习有关知识和方法。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在做中学。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许多有关透镜的例子,比如放大镜、近视镜、远视镜等,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2) 能说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通过作图,能画出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4) 通过作图,能分析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方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初步掌握利用事物特点来区分物体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森林公园竖立“禁止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原因的解释,激发学生保护环境,防止火灾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教学难点:通过作图,能分析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原因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入新课(2分钟)大家去森林公园游玩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告示牌,牌上写着“禁止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样的告示除了引导游客保护环境之外,还可以起到防止森林火灾的作用。说到这儿,有同学就会问了,“一个透明的饮料瓶怎么就和火灾联系起来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以问题的形式 导 入 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透大家来观察我左手拿的是什么?我右手拿的是一个透镜,给大家实验桌上分发的也是透镜,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些透镜与平面镜之间有什么区别?并且桌子上这两个透镜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了?提示:观察一下,这些器材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用手摸一下,表面是曲面还是平面,器材的中间和边缘有什么区别?平面联系旧知,引入新知。用眼睛观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