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AVM)治疗策略科普脑血管畸形是因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由于畸形可以发生在胚胎期脑血管发育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产生多样血管畸形,对其分类和命名至今仍未统一。McCormick(1966)将之分为:① 毛细血管扩张症(telangiectasia)。有的呈海绵状扩张,在血管之间有神经组织,是小而单发的血管畸形,多见于桥脑内。② 血管曲张(varix)。为单条或多条的扩张静脉,体积很小,可发生出血。③ 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malformation).。大小不一,多为单发,可见于脑的任何部位。④ 动静脉畸形(arPeriovenousmalformation)。血管管径粗细不等,常呈节段性扩张动静瘤样改变。有扩张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⑤ 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与动静脉畸形相似,但不含有动脉。脊髓中比脑中多见。这种分类方法为多数学者采用。根据我国的资料,脑血管畸形中 90%以上为动静脉畸形(AVM)。在胚胎发育到动静脉畸形阶段,脑动脉各主支之间已有广泛的沟通,故病变由单一动脉供血者较少,多为多支供血。供血动脉可分 3 类:① 完全由脑动脉供血;② 由脑动脉和硬脑膜动脉联合供血;③ 单纯由硬脑膜动脉供血。AVM 的引流静脉依病变的部位不同,可以经脑表面的浅静脉引流亦可由脑的深静脉引流,或两者兼而有之。由于供血动脉压力降低,大量本该供应正发脑区的血液转向AVM 中灌注使正常脑区产生缺血,称为“盗血现象”(stealphenomenon)。这种现象不仅可以影响 AVM 邻近脑区的供血,还可以通过两侧脑动脉的交通引起对侧大脑半球盗血,或通过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交通引起椎-基动脉盗血。AVM 由于脑动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并形成短路分流,在静脉壁不能承受经过畸形血管直接传来的搏动性动脉压时,静脉可以部分破裂这是 AVM 破裂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一般出血量较少但畸形血管团中动脉瘤样扩大或假性动脉瘤的破坏亦可致大量出血。AVM 与颅内动脉瘤同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两种最常见的疾病。国内的统计约为 1:1.AVM 多发生于 20〜40 岁的青壮年,男性居多。病变大小相差悬殊,可分四型:直径<2.5cm 者为小型;2.5~5cm 者为中型;5~7.5cm 为大型;7.5cm 以上者为巨型。脑 AVM 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幕上和幕下两类,前者发病率高,为 80%~90%,后者仅占 1/10 左右。根据病变与大脑皮质的关系又分为浅部和深部两种。幕上浅部的 AVM 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岛叶和枕叶等大脑凸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