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成功率 采血虽然简单,但对于新生儿要采血成功,制作出合格的血片,保证血片的质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必须严格要求,法律规范采血。我院在新生儿疾病筛查 5 年的采血工作中,在新生儿足跟内外侧缘不断选择有效采血点位置,总结采血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采血方法及操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编写我院从 2024 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采血以来的资料,2024 年 1 月———2024 年 1 月,共采血 1856 例,均为出生大于 72小时,并无其他合并症的新生儿,平均体重 3186g,充分哺乳 8 次以上的新生儿;成功 1793 例,成功率为 96.6%,失败 63 例,占3.4%。因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失败 14 例,占 22.2%。因采血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失败 49 例,占 77.8%。 2 方法 2.1 采血方法 2.1.1 采血时间在新生儿充分哺乳 8 次后,冬季用 38℃-39℃、夏季用 37℃-38℃的温水洗澡,轻柔新生儿足跟部,待到足跟部充血红润时进行采血。 2.1.2 采血前的准备环境:室内空气用三氧消毒机消毒 30-60分钟,室内中性温度 24℃-25℃,相对湿度 55%-60%[2]。物品:采血卡片,无菌采血针,75%酒精棉球或棉签,无菌无滑石粉手套。操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 2.1.3 注意事项以下部位不能用于新生儿筛查采血:一是后足跟弯曲部位;二是足弓部位;三是足跟中心部位;四是水肿部位;再就是手手指部位(新生儿手指末端皮肤至手指骨之间距离 1.2-2.2mm,在此部位采血易伤及骨头,局部感染和坏死是手指采血的并发症)。前三个部位采血,容易导致新生儿的神经、肌腱、韧带和软骨的损伤,造成一定的后遗症。 2.2 采血部位根据国内外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经验,足跟内外侧缘是采血较理想的部位[3]。但范围太大无法准确定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从外踝后侧向足底作垂线,垂线与足底外侧缘的交点为最理想的穿刺点。 3 操作 3.1 操作方法 3.1.1 找位点、穿刺采血一是将新生儿放置于操作台上,仰卧,抬高新生儿头部,使其足底低于心脏的水平位置,以增加静脉的压力,增加血液达到穿刺部位。二是 75%酒精消毒足跟内外侧缘,直径大于 3cm 以上,用无细干棉签擦掉残余酒精后开始操作。再就是护士左手轻轻握住新生儿的脚,将采血部位皮肤绷紧,右手持采血针在足跟采血部位穿刺,刺入深度小于 3cm。(根据临床工作经验,足跟采血最理想的穿刺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