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教育学生学会礼仪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教育重在育人。加强礼仪教育,不仅能有效地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升华,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的举止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中小学生的礼仪常识教育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概括性的道德进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得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法律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在小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学;在卫生间、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人为何物,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人才质量,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学校德育过大、过空、过泛,质量不高,效果不尽人意,难以"入耳、入心、入脑"不无关系。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礼仪法律规范入手,引导学生在约束和法律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解决知与行不统一,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假如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定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局面,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