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与改革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养。《中国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养的奠基工程”。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意识至今在教育管理者和广阔老师中严重存在,教育观念的落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正常进展。如何在现有国情下把基础教育自“应试教育”转轨到“素养教育”上来,笔者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弊端 我国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质是半免费的义务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义务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承担学校老师工资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家庭承担其他教育费用。实际上,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仍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进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偏远落后地区,许多家庭负担不起这部分费用,或者是由于观念的落后不愿承担这部分费用,导致农村儿童的失学率和退学率很高,约一半或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整地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属于非义务教育,无论就读于国办中学还是民办中学,高额的学习费用是大多数普通家庭无法承受的。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失学率的增加。我国教育因经济水平的制约已导致内部结构的严重不合理。现在,我国的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是 75%,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 52%,教育结构成倒金字塔型。基础教育的普及任重而道远,然而,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教育的正常进展。 “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育、体育和美育则被置于从属地位。“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老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受评价机制的制约,不得不采纳机械重复,强化训练的呆板模式,忙于知识的灌输和技能强化训练,无暇顾及教育的艺术性。由于教育目标单一,学习局限于课本的范围内,并且教学方法单调,沉重的学习负担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和心理逆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制造力、求知欲。 高中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在高中阶段得到极致的表现。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受教育者付出的脑力和体力是巨大的,而所学知识却极为有限。 “应试教育”是“素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就业途径单一的社会背景下畸形进展的产物。在中国现有国情下,“应试教育”的存在是无法避开的。有人认为我国教育弊端的根源在于“考试”,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