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全文)青少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担,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将来。因此,从小训练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生物学科的许多内容都为爱国主义训练供应了良好的素材,所以我们作为生物学科的老师必须在引导同学学习生物学问的同时,还要做好爱国主义训练工作。一、正确熟悉我国生物学科的真实国情在生物学科教学与爱国主义训练的认知上,要遵循“实事求是”“动态变化”原则。1.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两点,即每一项详细内容往往由两方面构成,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也造成了我国耕地、森林、草原、水体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同时众多人口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冲击也越来越大。随着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飞速进展,自然资源正不断地衰减。所以我们应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坚持分析和比较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和进展的内在规律。只有搞清事物发生进展过程的内因和外因,才能让同学深刻熟悉生物国情。2.要坚持“动态变化”的原则生物国情训练是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进展而变化的。当前所使用教材往往是相对落后于这些进展的,所以,生物老师要擅长发觉和补充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假如不留意准时补充就会使生物教学缺乏生气。如在讲解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时,现在使用的教材提到我国的森林掩盖率是 12.7%,而最新资料却表明“五五”期间我国森林掩盖率实际已经降到了 11.5%(另据卫星遥感测定结果,认为森林掩盖率只有 8.9%)。老师在讲解这些数据的变化时,可以让同学真实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增加他们在资源方面的忧患意识。二、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内心体验。要培育和激发同学爱国主义情感,增加他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要“晓之以理”,让同学明白为什么要爱国。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其实国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环境,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而我们人类就是这个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要爱国必需首先了解它。那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生态环境呢?我国的高等植物种类有三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鱼类有两千多种,淡水鱼产量居世界之首,鸟类有 1186 种,超过欧洲鸟类的总和。此外,还有很多著名世界的特有珍稀动、植物,如“活化石”银杏、国宝大熊猫、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