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工业和城市的污染转移,也有农业农村内部产生的污染。水污染是众多农村环境问题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工业污染的转移,还是农业化学投入的过量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的丢弃,最终都会对水体造成影响。中国尚有 2。98 亿农村人口面临饮水安全问题。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投入 1600 亿元用以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带着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作者基于对湖南省S、X 两县的观察(调研时间为 2024 年 3 月 12 日—17日),以饮水安全为抓手,以期透视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长期对农村环境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归纳现存问题背后的政策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 农村水体污染来源 农村水体污染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外生性污染,即从农村以外转移而来的污染,如城镇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排放所导致的农村污染;二是内生性污染,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生产所导致的污染,以及农民生活排放的污染。 在湖南省,外生性污染中,镉污染是重点关切的问题。当地干部和群众反映,镉的来源主要为湘江上游矿山、冶炼企业。在相关的讨论中也有体现,根据唐贞等的调研(2024),湘潭某工业园区周边稻田土壤镉(Cd)含量的变幅为 1。27—4。22 mg/kg,属重度镉污染;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均大于 320,受到极强生态危害。 内生污染方面,种植过程中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氮素含量超标;畜禽养殖粪污排放也造成水体氮磷含量的增加,且由于部分饲料含有重金属(如铜),动物粪污排放也会导致重金属超标。另外,农民生活垃圾习惯性地沿河、沿水抛弃。这些是农村污染的普遍性问题。 主要做法和效果 首先,针对工(矿)企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管理的主体是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基本上无能为力。尽管近年来国家抓节能减排的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在顶层设计上并没有改变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仍然存在。 其次,针对农业种植和养殖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湖南省主要实行测土配方、种植绿肥(紫云英)、规模以上养殖场建沼气池、污水处理站等办法减少污染排放。 第三,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2024 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湖南省普遍实行“以奖代投”的方式进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