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这样的一个嫖书客》读后感---相遇或是错过潘家福∕文乍看之下,这本书的书名《我这样的一个嫖书客》准会叫卫道者吓了一跳。其实,台湾女作家张让的这本散文集在内容上丝毫没有猥亵之意,反倒是写来自然平实,贴近的生活家常,表达严厉的哲思。在自序中提及,这是她出版的第15本散文集,但是对于写散文,却发觉“越来越觉得难”。散文形散,没有一个固定的章法或格式,写久了,又怕一再地重复自己。因此,她与“文字陷入长期的拉锯战”,最终不禁感叹道:“写作总逃不了这一字——磨。”在《我这样的一个嫖书客》一文中,张让以好玩的笔调突出她的一种读书心态:“周旋众书诚然风流,可是寡情,有点像嫖书。”因为“贪心”,宁愿选择博览群书,与众多的作家在精神上交往,而舍不得错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失机缘。读书是自己的事,选择与书籍深情相遇或是擦肩而过,好像没有柴米油盐来得重要。然而,对一名嗜书者而言,读一本好书就犹如解瘾,仿佛是占有了赖以活命的食粮,当然也就不会错过张让的佳作了。理性与感性兼具不少评论家都将张让的作品归类为知性散文,因为她笔下的文字布满了对人世现象的探究和批判,以及对人生本质的深化思索与反省。《有时到达只是一种印象》一文,即是几度迁徙,移居美国多年后,探讨人生安排的归宿。寻寻找觅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到达”,“那种甚至超越在一个地方安家立命的状态,而是身心内外的归属感”。她认为美国农夫作家温德尔·贝里(WendellBerry)从城市回归家乡肯德基山脚下,“全力投入土地四时生活”,深情守护着大自然,才是生命真正的“到达”。《想象的抛物线》一文则是从自己的居住阅历动身,想象城市将来的进展,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是否像是一道抛物线,在达至繁华的顶点后,又回头追求一种减速、纯朴、低耗能的生活模式?在《你必需这样假设》一文中感慨自己经常“想得太多”,结果“掉进了虚无,不然因无所适从而瘫痪”。生命有时候看似简单,有时候又可以很简洁,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去诠释。城市人自囚于高度文明的樊笼里,反复在纠结的人生冲突中打转,最终无法获得心灵上的自由。(.9xwang.com)或许,人生原来就不是一道简明的是非题,临时让思维休息,返璞归真,反而更简单进入轻安拘束之境。因此,张让也企图在周而复始的人生中捕获难得的小乐趣。例如,她描写冬天里雨点滴落在车窗上的画面,以及夏日黄昏的草地上,萤火虫金光飘飞的美景。这些稍纵即逝的景致出现出单纯清爽的美感,为她带来无比兴奋和喜悦。当然,张让的散文不仅布满知性哲理,也有她柔情感性的一面。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对于逝世的至亲,她的内心布满了深切的怀念。《十一年》和《好一个女子》表达了对母亲的追忆和感恩。母亲不但抚养六个子女长大,也以自身的实践和教导形塑了的人生。“假如我们(子女)是杠杆,她便是底下的那个支点”,说明白母亲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点滴往事的追忆,细腻地刻画出母亲的美善和坚忍,突出了她光辉高大的形象,让这份母女情缘在文字里不断连续。名人哲思张让常常在散文中谈论她宠爱的哲人、作家,并且从他们的作品、语录中得到启发,让人浮想联翩,从而绽开一段飞跃时空的思想沟通。《薛西弗斯的微笑》一文写出她在中年重读卡缪作品的体会。她对卡缪的为人和思想极为观赏,认为“卡缪的哲学不只是知性论证,更关系道德士气,里面有种夸父追日的气概,刑天舞干戚的坚韧”。从卡缪的作品中,第5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寻获了一种宝贵的人生信仰,“信任他的薛西弗斯能给予巨石无比的意义,从而成为生命的仆人”。《在说与不说之间》一文是张让在写作上的新尝试,她以类似小说笔法写出有关语言的三个故事。对西方文人与他们的着作有深化的讨论,信手拈来,法国作家蒙田、苏菲派诗人如米,以及哲学家维根斯坦的经受都成为了她书写的题材。喜爱文学,勤于书写,但也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人生中的很多事、概念、感觉,总是无法以语言文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