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分析《资本论》中“二重性”图式及其理论张力 以往人们在讨论《资本论》中二重性思想时,没有将其看作一个完整的图式,往往只是进行片断式切割,这种切割产生了许多的弊病,它无法真正把握二重性思想的理论张力,更不利于对《资本论》的讨论。在资本的生产领域,通过对劳动、商品、资本二重性解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我们构建了二重性的原初图式;在资本的流通领域,通过对经济空间的生产二重性探究,马克思构建了二重性的新图式,而生产领域中的原初图式和流通领域中的新图式,最后都被马克思安放到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系统生产力系统(自然技术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社会动力系统)中去,从而构成了《资本论》中二重性的完整图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二重性的理论张力,透过物与物的关系抽引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即资本权力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本论》是一本主要讨论资本权力关系的巨著。 一、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演绎: 《资本论》中二重性的原初图式 我们要厘清《资本论》中二重性的完整图式,首先,就应该以分析其原初图式为着眼点,假如我们把原初图式比方为大树的话,那么,劳动二重性则是大树的根茎,离开了它,其他二重性都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于此,我们以劳动二重性为切入点,以便把握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的演绎,即把握《资本论》中二重性的原初图式。 (一)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的自然性与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之勾连 劳动作为《资本论》的前提之一,虽然这种劳动本质上来说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发现任何劳动首先都是作为一种具体劳动形式而存在,它通过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也是一种有目的的生产活动的表征形式。当不同人的具体劳动根据一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有序地编码之后,它们可以构成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在具体劳动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这种具体劳动深刻地体现了自然性,它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定性。换言之,具体劳动是人和自然连接的桥梁和中介,并表征着人的存在,人用它去感知和触碰这个未知的外部世界,人的自然性也就是人通过具体劳动与自然界发生对象性关系,自然界的各种原材料通过人的具体劳动加工之后,把自在之物不断翻转为为我之物,正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之所以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