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怀的话题。本讨论采纳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问卷、大五人格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某高校 732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 SPSS18.0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情况总体较好;2.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显著,其他差异不显著;3.神经质、宜人性性别差异显著;4.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移动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相关;5.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和人格特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移动网络成瘾;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讨论是建立在传统的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讨论基础之上。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指的是大学生过度且不当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而导致使用者在身心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通常伴有强烈的依赖感、需求感的着迷行为。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必定会引起各种不良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格特质一直都是心理学讨论的热门话题。Goldberg(1980)提出了人格五因素的说法。其后的心理学家在不断验证的讨论基础之上,最终形成了大五人格理论。该理论将人格分为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个方面。国内外心理学讨论者对于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各有独到见解。本文主要采纳肖水源(1987)的观点。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以及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综上,本讨论就大学生对其移动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进行讨论,为改善其移动网络成瘾倾向提供干预措施。 二、讨论设计 (一)讨论对象 采纳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某高校中抽取大一到大四 800 名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 732 份,有效率为 91.5%。其中男生 227 名,占 31%,女生 505 名,占 69%;文科 259 人,占 35.3%;理科 138 人,占 18.9%;工科 196 人,占 26.8%;艺术 139 人,占 19%。大一 234人,占 32%;大二 190 人,占 26%;大三 180 人,占 24.5%;大四 128人,占 17.5%。 (二)讨论工具 1.大学生移动网络成瘾问卷选取白羽、樊富眠(2024)《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该量表由两个部分构成,网络成瘾症状包括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间管理问题和人际与健康问题,共 19 个题项,4 个因子,分数越高代表移动网络成瘾程度越高。采纳二分法划分,小于 46 分即为正常群体;大于等于 46 分为网络成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