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 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 引 言 1 区域构造背景 缅甸海域及邻区板块构造演化经历了 3 个不同阶段[6 7 ]:①晚白垩世古新世为板块初始接触阶段。印度板块开始向北东向漂移,并与欧亚板块从未接触到开始软接触、碰撞和俯冲。古新世时,板块间碰撞加强,但火山岛弧并未隆起,西缅地块仍为一体的被动陆缘或过渡性陆缘。②始新世渐新世为板块碰撞、弧前与弧后盆地发育的雏形阶段。始新世时,板块间硬碰撞,火山活动开始变得强烈起来,火山弧微隆起,将原来的中缅盆地一分为二,弧前、弧后盆地的雏形开始形成,但南部海域仍然为过渡性陆缘。③中新世至现今则为弧前、弧后盆地发育成型并改造的阶段。中新世时,随着印度板块向西缅甸微板块俯冲以及火山弧隆起的继续,弧前、弧后盆地基本成型并逐渐稳定,形成现今的(海)沟 (火山岛)弧 盆(地)构造体系,属于主动陆缘;上、更新世开始,遭受一系列挤压走滑以及拉分改造。 这种主动陆缘的(海)沟 (火山岛)弧 盆(地)构造体系,在平面上体现为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增生楔构造带、弧前盆地构造带、火山岛弧构造带和弧后盆地构造带等 4个构造单元(图 1),相应的构造单元内分别发育不同属性的盆地,即增生楔斜坡盆地、弧前盆地、火山岛弧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中,整体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的弧前盆地自北向南依次再分为钦敦坳陷、沙林坳陷、皮亚伊洛瓦底坳陷与安达曼海弧前坳陷。而北窄南宽的弧后盆地自北至南依次再分为睡宝坳陷、勃固坳陷、安达曼海弧后坳陷与丹老坳陷。 图 1 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 Fig.1 Tectonic location and division of Back arc Depression in Andaman Sea, Burma 为方便起见,笔者将火山岛弧带和安达曼弧后坳陷的西部斜坡带合并为统一的油气生成 运移 聚集成藏(生 运 聚)单元进行讨论(图 1)。 2 天然气成藏要素 2.1 烃源岩条件 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和上新统 3套有利的泥质烃源岩[4]。 (3)上新统烃源岩:其主要分布在中央凹陷带,地层厚度大,但埋深一般较浅[5]。其为快速堆积的浅海 2.2 储盖条件 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共存在中新统渐新统和上新统 2 套有效储盖组合。 潮坪相碎屑岩沉积;盖层为中中新统深海相泥岩,厚度大,封盖条件较好。 2.3 圈闭条件 2.4 输导条件 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