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交易者和管理者模型探究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网上交易者管理者欺诈行为监管论文内容摘要:管理者的信用监管目标不是要杜绝网上交易者的欺诈行为,而是要对网上交易者的欺诈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和提高信用监管的时效性。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形成不仅是买卖双方之间和卖方之间博弈的结果,也是网上交易者和管理者相互博弈的结果。网上交易者是否守信,取决于对违约成本和由此而带来的可能收益的权衡;管理者是否对网上交易者监管或者决定监管力度的大小时,也会对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根据动态博弈模型可以得到:网上交易者的违规程度与惩处力度、网上交易者的折现因子与管理者的信用监管概率成反比;而管理者的信用监管力度与惩处力度、网上交易者的折现因子的平方与管理者的信用监管成反比。从虚拟市场中管理者和网上交易者的关系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实质上是管理者对网上交易者信用监管的有效性问题。有关学者的讨论报告指出(Selis,RamasastryandWright,2001):有 40%的在线买家参加在线拍卖时遇到了网上欺诈和信用缺失问题,主要是因为欺 诈 能 带 来 巨 额 收 益 ; 也 有 学 者 认 为(BrynjolfssonandSmith,2000):因媒介(互联网)所造成的时空分离将提高网上交易者的行骗和受骗机率。虚拟市场欺诈行为盛行,使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居高不下,除如前述学者分析的原因外,还在于管理者对网上交易者缺乏有效的信用监管。所以可以认为,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形成不仅是买卖双方之间和卖方之间博弈的结果,也是网上交易者和管理者相互博弈的结果。根据预期效用理论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的经济人主动守信的条件是失信时的预期效用小于守信时的期望效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上交易者是否守信并据此决定自己的行为,会对违约成本和由此而带来的可能收益进行权衡;管理者全权代表政府管理虚拟市场,是否对网上交易者监管或者决定监管力度大小时,也会对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网上交易者违约成本不仅与违约所受处罚力度相关,而且与政府的监管力度相关,而政府的监管力度又与违约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相关。这两种主体的行为结果便形成了不同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有关博弈情境的假设博弈情境是指参加人在进行博弈时所面临的对手、信息和市场等有可能影响博弈结果的参数集合。现实的经济环境是复杂的,为了便于分析,对电子商务中管理者和网上交易者之间的博弈情境作如下假设:假设一:管理者和网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