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与工作考察材料 民政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阔人民群众,民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市民政局将贯彻执行党在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贯穿于整个民政工作的始终,忠实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2024 年 5 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一、基本经验 市民政局紧密结合“民政为民”的工作职能,将推动民政民生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队伍。 (一)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市民政局始终将保障和改善贫困群众生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 年以来,多方筹措资金,先后 6 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使全市的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由月人均 130 元和年人均 500 元提高到目前的月人均 280 元和年人均 1500元,年保障人数分别由不足 7 万人和 8200 人增加到 8.6 万多人和12.6 万多人,补助水平分别由月人均 60 元和 10.8 元提高到月人均172 元和 93 元。2024 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经过不断探究和完善,医疗救助年救助人数由启动之初的不足 2 万人增加到目前的 18 万多人,年发放救助金由 210 万元增加到 4700 多万元。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进展成果。 (二)改善特别群体生活条件。目前,全市有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等社会特别群体 1.8 万多人。市民政局着力提高特别群体生活保障水平,2024 年以来,在农村,投入资金 2.8 亿多元,新(改、扩)建敬老院 126 所,床位数由 1412 张增加到 9617 张,五保集中供养率由 8%增加到 56%在;城市,投入资金 1.5 亿多元,新(改、扩)建国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 13 所,消除了 7 个区(县)无国办城市福利机构的空白,在全省 21 个市(州)中率先实现了县县有国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的目标。城乡福利机构的快速进展,为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等社会特别群体制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三)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5.12”大地震发生后,市民政局全力以赴查灾救灾,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受灾同胞献爱心,所募集的 6300 多万爱心善款未提取任何费用全部送往了重灾区,树立了极高的社会公信力。同时,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慈善捐赠资金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