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马原难点之认识论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进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进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根据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第二,实践是认识进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进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进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进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二)认识的本质 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2.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