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素材 新人教版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1/4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2/4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
3/4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常见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写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由两个层面构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方式)、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抒情手法(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理、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吊古抒怀)三、描写手法1.渲染 2.烘托 3.衬托 4.动静结合 5.虚实结合 6.抑扬结合 7.白描 8.多角度描写(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明暗结合、浓淡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俯仰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结合、音形色结合)四、修辞手法1.比喻 2.比拟 3.双关 4.借代 5.夸张 6.互文 7.对偶 8.顶真 9.设问 10.反问 11.反复 12.对比 13.用典 14.起兴(二)常见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直抒胸臆的艺术效果:真切自然,感情强烈,浓重感人。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杜甫《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诗作于诗人客寓成都,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3.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素材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