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路上学会思考 过来人给大家的一些建议——请问××学校××专业的录用分数线是多少?每年招多少人?刚开始遇到这类问题,我会在网上搜索后发送网址。后来在面对越来越多的类似问题时,只好建议其自己上网寻找。并非我不够耐心,而是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在搜索引擎输入几个字0.01 秒时间里就能出来几百万条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问题需要靠自己解决,而不能一味地从别人身上寻找答案。有些信息,你得知的途径和我得知的途径是一样的,不能认为我身在某所学校,就了解其方方面面的信息,或进了某个企业,就对其招聘政策一清二楚。我们在开始读研或工作后,所要考虑的是做项目写文章完成课业任务、熟悉工作环境开展工作,而不是每年录用规则的变化和复试试题由谁来出。那段时间你所考虑的问题对你来说是生活的全部,对别人来说却只是过眼往事。——考研需要注意些什么?找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地方好玩吗?问及这些问题的人一定没有自己的想法,只能一味地盲从别人的意见。这样的问题大而泛,绝非三五句话可以解释清楚,因此在思考之后可以把其分解为较小的问题,如时间安排的技巧、如何调整心态、面对不同选择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等。有些事情则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很难一言以蔽之。提问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推断,对其中不确定的某个部分发问,效果会更好。——学长,考研难不难?某专业的报录比是多少?导师假如看重成绩或项目经历,而我这方面又不占优势怎么办?很多次跟学弟学妹说过,你担心的有些因素是你无法改变的,知道或不知道只是好奇心而已,对复习过程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分心去担心这些问题。即使知道了答案,并不能改变任何准备的过程。例如,即使你知道报录比是 100:1,难道就要放弃报考?若报录比是 1.2:1,就可以放松准备过程了吗?既然这样,就把这些问题想开,不去纠结,而是调整好心态把精力花在准备工作本身上。事实既定,既然无法改变过去,那就用后续更好的表现来弥补,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后悔莫及。——我很担心自己考不上,万一真的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对于这样的问题,除了作出心理辅导外别无他法。心理素养、对未来的乐观等是做任何事情所必备的.素养,这些方面也只能靠自己去锻炼去塑造,而无法通过一个答案就得到解决。有很多途径缓解压力、增加信心、保持希望,但这些途径,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的效果更好。——复试要准备哪些内容?怎样联系导师、给导师留下好印象?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