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别样就业观职场经验职场新人别样就业观职场经验 又一届高校毕业生跨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出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年轻人相继走向社会,“80 后”渐渐成为一支职场上的生力军。 “80 后”不少人用他们特有的话语方式,表达着别样的就业观点。 择业:“我选择,我喜爱” “朝九晚五,收入不少,社会地位还算高”“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一天三顿饱,每天洗个热水澡”,曾经被一些中年人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不少“80 后”不赞同,他们最终敲定工作的理由,往往更加简单,更加随性。 “专业是选择工作的筹码,而不是枷锁。”法学硕士生小郑说。 小郑以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在旁人看来,她从事法律工作,做一个法官或者律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一条求职之路,但小郑放弃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录用通知书,毅然选择到一家外企从事市场推广工作。 小郑表示,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即使“背叛一下专业”,也“值得过把瘾”。 “我最大的财宝是年轻!”《时代报》记者尹玫说。 尹玫原是黑龙江一所高校的老师,能够顺利地在高校任教,让不少同学艳羡,但试用期刚满,尹玫便决定辞职,到上海打拼。 尹玫说,在一个太稳定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容易丧失斗志。她宁愿放弃原来的.工作,重新开始。虽然眼下的工作处于整日奔波的忙碌状态,却让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因为喜爱,因为兴趣,因为梦想,因为新奇……在一些“80 后”眼中,选择工作,除了这些因素,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执业:“欢乐,自由” “欢乐的心情”“自由的空间”,这是不少“80 后”对自我心目中理想工作的形容词。他们认为,工作是不是有乐趣,与老板和同事相处是不是愉快,是评价一份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 外企职员小杨说:“上班忙碌一些没问题,我最在乎的是,同事之间相处得是不是愉快?” 小杨认为,几个年轻人常常加班到晚上 8 时,然后一起出去吃饭,聊聊身边的新奇事,排遣一下各自的情绪。只要大家在一起开快乐心,就能忘掉一天的疲劳。 “我最害怕和老板打交道。”在一家咨询公司做职员的小钟说。 小钟表示,和老板相处的时候,作为老板会试着一点一点把年轻人的棱角渐渐磨去,把年轻人打造成为中年人眼中所谓的“成熟”。 渴盼“宽松自由的空间”,这样的想法在“80 后”中比较普遍。“公司应当尊重年轻人自由发表观点的权利。我们有质疑的权利,公司应当给我们质疑的途径,比如,公司设立了内部网络论坛,还有老板信箱,说是让员工畅所欲言,给公司提意见和建议,但论坛采纳实名制,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