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画观及艺术创作探析 苏轼作为一名书画家,首先提出了“诗画一体论”观点,在他的绘画、书法作品中尽管没有系统地论述,但已成为一种影响当代和后世的美学理论。通过对苏轼诗画理论提出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介绍,对其诗画理论及作品进行分析,挖掘其作品蕴含的艺术美学理论及绘画美学思想,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对当代艺术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苏轼;诗画一体;美学思想 在传统美术史的叙述中,宋代历年来被认为是文人画兴起的时代,文人画重意境,提倡画家的才情、学问和思想,这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还注重诗、书、画相得益彰。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还是中国早期文人画的引导者、提倡者,而绘画艺术的“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这种理念影响了苏轼和他身边的友人,更喜爱就某些特定的题材作画。可以说,他们的士人画,正是文人画的滥觞。苏轼有许多对书画的论述,被后世赞叹为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他的绘画理论不仅影响了宋代及以后的绘画创作,还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对宋代文艺理论的集中阐释。一方面,他的文论思想也为创作道路清除障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苏轼的文学、绘画、书法作品为他的理论思想提供了实践经验与支持,也为后世进行文艺创作给予了启示。本文从苏轼的诗画作品出发,探讨苏轼的美学思想与文论,并进一步说明对当代文艺领域产生的影响。 一、苏轼“诗画一体论”提出的背景 苏轼,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建树几乎是全方位的,具有很高的造诣,说他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座丰碑也不为过。此外,他还是一位文艺理论家,他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创作实践,提出了诸如“诗画一体”“成竹在胸”等诗、画理论。这些杰出的成就与北宋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宋代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进展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的,几乎达到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巅峰。宋代人口流动性大,货币广泛流通,对内对外贸易繁荣,这些都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进展。经济的繁荣进展推动北宋的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为文学艺术的进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再加上宋代对于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重文轻武的政策都促使宋代士族阶层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壮大。一方面,他们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直接参加者;另一方面,也是文化艺术的直接制造者和传承者。宋代的科举制度为士族群体的形成进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寒士为官的风气给大批寒门学子制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