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国留学风情之老舍在英国

英国留学风情之老舍在英国_第1页
英国留学风情之老舍在英国_第2页
英国留学风情之老舍在英国_第3页
英国留学风情之老舍在英国 其中老舍先生以其幽默的风格,和对北京市民,生活状态的描述,再现了解放前的中国社会现状。他的名着《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等都为我们所熟悉,一直到现在,仍被很多人所推崇。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也有段留洋的经历,你知道他在英国的故事吗? 5 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来英国进行讲座。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伦敦商务孔子学院的讲堂里,舒乙先生风趣的讲述了父亲当年在英国的往事。 《金瓶梅》英文版背后的译者 老舍先生从来不提,很多人也不知道的,他是英文版《金瓶梅》背后的译者。译书一事是无巧不成书,算是他无意间在中英文化沟通史上留下的足迹。 译书的源渊自于老舍的室友,艾支顿先生。此人是个语言天才,会 5 国语言:中文,拉丁文,希腊文,德文,法文。当时他刚接受了翻译《金瓶梅》的任务,碰巧同住者是位中文讲师,在伦敦大学任教的舒庆春(老舍原名)先生,于是两人开始了合作翻译之路。1925 年书出版后,艾支顿在扉页上上写道:给我的朋友,C.C.Shu(老舍原名舒庆春的缩写)。他说:没有(他)不懈而慷慨的帮助,我永远也不敢进行这项工作。我将永远感谢他。 有趣的一个插曲是,艾支顿把书中露骨的.性描写翻译成了拉丁文。不知道是出于调英国人胃口的考虑还是其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更有好事者专门把此部分译成英文,另出书。直到 1972 年,读者才有机会看到此书的完整英文版本,艾支顿终于把他其他部分由拉丁文纠正成英文,结集出版。 5 年创作 3 部长篇 英国是老舍文学写作的开始,他的前三部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均是在英国执教 5 年间完成的。 1924 年老舍开始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执教,教中国官话和古典文学。年薪只有 250 镑(后增为 300 镑),每周授课最多 20 个小时,假期每年有 5 个月。大把的空余时间,因为授课关系和经济原因,他又不能多出远门,业余生活就在图书馆度过。后来受许第山先生的启发(许当时在牛津读书),开始写作之路。颇为高产,5 年内完成了 3部长篇,而且登在当时国内顶级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上面。当时写小说的人廖廖无几,《小说月报》一年就连载一部长篇,老舍算是独占鳌头。新文化运动盛行,改良白话文,老舍制造的新语言体,北京方言,也算是开启了另一种语言形式。凭借小说,当时名声鹊起,风头无两。并被誉为中国现代长篇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算是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元素商铺+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合适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