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教案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奇妙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育合作能力。 4.启示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 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方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 课时。 五、课文概述 《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制造出了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 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 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老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 2.创作背景。 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 (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 1.乐府诗相关知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编写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编写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