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构思】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我决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地形、气候、水和矿产资源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同时还要理解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深刻理解人地关系。本节课预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分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第二课时先以东莞为例,复习并总结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再学习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运用文字或图像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区位选择如何受自然条件影响。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文字、图像)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东莞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情感目标:通过对城市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让学生明确随着人类活动发展,自然条件也会受人类影响,城市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从面培养学生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教材分析】重点:分析和总结地形、气候、水、矿产等因素对城市的影响。难点:1、自然条件对城市影响是通过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而发生的;2、分析水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阅读自学法、读图导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平台、课件(含丰富图片、资料、表格)【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课文,提出问题;2、阅读相关地图,分析对比,得出结论;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个案资料,得出结论。【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最早的城市分布图,并提出问题: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在哪里?为什么大都沿和布局?我国最早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黄河流域?以上地方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运输条件,还有温暖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肥沃的土壤。[活动] 出示世界地形图,提出要求:请在欧洲、中国、美国、巴西各选一个地方来建城市,比一比,看谁选建的城市最有发展潜力。让学生充分思考,分组讨论、进行选择,然后各小组相互评价,说明对方的选择有哪些好处和不好之处。[教师总结] 从刚刚的选择情况来看,同学们都选择了平原、沿海、沿江、中纬度地区等,这说明自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