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礼传 噶礼传 ——《清史稿》卷二七八 [说明]噶礼,姓栋鄂氏,满洲正红旗人。他有才能,办事干练,因而入任之后升迁很快。但是,一旦身居高位之后,噶礼再也没有把他的才干用在正道上,而是当作贪婪的资本和谋求私利的手段。正如其本传所言“当官勤敏能治事,然贪甚,纵吏虐民,抚山西数年,山西民不能堪。”噶礼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处于上升时期的康熙盛世,康熙皇帝特别注重培养清廉的官吏,当时出现了象汤斌、张伯行、陆陇其、陈(王宾)等一批著名的清官。然而,事情总不象人们预想的那么美好,在康熙盛世,也仍有贪官当道之时,噶礼便是其中的一个。他除了自己贪赃枉法之外,还打击迫害那些不与之同流合污的清廉官吏,如陈鹏年、张伯行等,由于康熙帝明察秋毫,其阴谋终未得逞。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正是有了象噶礼这样的贪官,才使张伯行等清官更受到人们的尊重。 噶礼,姓栋鄂氏,满洲正红旗人,是何和哩的第四代孙。由荫生授为吏部主事,再升为郎中。 康熙三十五年,皇上亲征噶尔丹,停留在克鲁伦河,噶礼随左都御史于成龙督运中路军的粮饷,首先到达皇上所驻之处。皇上召见,他回答问题很使皇上满意。不久,提升为盛京户部理事官。一年多三次提升,授为内阁学士。 三十八年,授山西巡抚。噶礼当官勤敏而且能办理政务,然而却非常贪婪,放纵官吏虐待百姓,管理山西才几年,山西百姓便不能忍受。正值潞安知府缺员,噶礼上疏推荐霍州知州李绍祖,李绍祖因酒使性而自刎,噶礼却隐瞒不将此情上服。皇上闻讯,让九卿议其罪,准备夺去噶礼的职务,皇上宽恕了他。御史刘着鼐上疏言噶礼贪婪,得赃大约数十万,太原知府赵凤诏是他的心腹,专用酷刑来满足噶礼贪欲等情况。皇上将此疏交噶礼,让他做出答复,结果被噶礼辩解过去了。 平遥县百姓郭明奇等因为噶礼庇护贪得无厌的知县王绶,到京城巡城御史袁桥处陈述噶礼的罪状。袁桥上疏报告皇上,并说:“噶礼在全省的钱粮征收中加收火耗十分之二,分别补偿大同、临汾等县的亏款,而剩余的全部变为己有,得银四十多万两。他借修解州词宇、寺庙,用巡抚印簿勒索百姓纳捐。他命令家仆到平阳、汾州、潞安三府强迫富民馈赠。他以审案,获得临汾、介休富民亢时鼎、梁湄的贿赂银两。他纵容汾州同知马遴,包庇洪洞知县杜连登,这些都是贪官。他还隐瞒平定的雹灾。共七件事。”皇上命噶礼做出答复。山西学政邹士囗代表太原士绅百姓上疏请留噶礼,御史蔡珍上疏弹劾邹士囗:“职责在于教育,却与巡抚互相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