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命题教学目标: 1. 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2..熟练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论证3.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命题的改写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真假性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1.命题概念的理解.2.利用真假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论证.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 ppt 给出)思考:请判断下列语句的真假,能否看出这些语句的表达形式有什么特点?(1)若直线 a∥b,则直线 a 和直线 b 无公共点;(2)2 + 4 = 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 x2 = 1 , 则 x = 1 ;(5)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6)3 能被 2 整除.引导学生归纳以上语句特点:1 都是陈述句2 可以判断真假,其中,(2)(4)(6)判断为假,其它 3 个判断为真。二.新课教授1. 教学命题的概念:① 命题: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强调,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 6 个语句中,(1)(2)(3)(4)(5)(6)是命题.②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上述 5 个命题中,(2)(4)(6)是假命题,其它 3 个都是真命题.③ 例 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原 命 题pq若则否 命 题┐p┐q若则逆 命 题qp若则逆 否 命 题┐q┐p若则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 逆否互(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 a 是素数,则 a 是奇数;(3)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2( 2)2(6)x>15(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分析加固对命题概念的理解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① 具体分析例 1 中的(2)(4)就是一个“若 p ,则 q ”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 p 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这种命题也可写成“如果 p,那么 q”“只要 p,就有 q”等形式例 2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 p 和结论 q:(会区分条件 p 和结论 q)(1)若整数 a 能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