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站起讨论生 学习是幸福的事为了上学,他从不喊疼吕清正老家在河南济源,愚公移山的典故正是出自这里。出生6 个月时,生活跟吕清正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因为高烧不退耽误了治疗,原本打点滴一周就可以好的病,却引发多发性神经根炎,从此让他落下了双腿残疾的后遗症。他再也不能像一个正常孩子那样走路、玩耍。这个诊断结果击碎了一家人的心。最初的 8 年里,小清正吃尽了苦头,生活中充斥的都是父母的愁容、亲友的叹息,打针、吃药和手术是“家常便饭”。每次做针灸,小清正都哭个不停。从脖子扎到腿上,几十根针扎在吕清正身上,也疼在父母的心上。因为生病,没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吕清正,每天早上看着邻居家的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特别艳羡,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是,他知道,上学这对别的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他却是个奢望。直到 8 岁多,过了入学年龄的清正告诉妈妈,他想上学,妈妈听了就难过地哭起来。其实,父母早就准备让他去上学,找了好几所小学,可学校都认为他不适宜上学而拒绝了。终于,在父母的苦苦寻求下,有一所小学答应收下了他。当听到自己可以去上学时,吕清正心中无比欢乐和幸福。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吕清正也就倍加珍惜。上学的路程成了吕清正需要克服的困难。正常的孩子蹦蹦跳跳就可以来到学校,可清正不行。父母每天要往学校跑好几趟去接送他。晴天还好,雨天的道路对于他来讲根本无法涉足。他在学校走路也常常摔倒,有时甚至摔得头破血流。为了能继续上学,他从来没喊过疼。大学课表,自己拿一份爸爸拿一份高三时,吕清正每天 4 点多就起床,5 点赶到学校晨读。在二层的教室对别的同学来说不是问题,而他却需要爸爸每天把他背上楼。晚上 10 点回家后,怕知识点记得不牢,他还要复习到 11点多。高考(论坛)前,他却生病了,那两天连饭也吃不下,他又担心又着急,但最后还是以优异成绩叩响了河南工业大学的`大门。步入大学校园,新的问题出现了。上课教室不固定,每节课都在不同地方上。为了不耽误上课,吕清正的课表,自己拿一份,爸爸拿一份。每节课下课后,爸爸都在门口推着轮椅等着他。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瘦弱的父亲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在穿行。在别人看来,物理专业既难学又枯燥,但在清正看来,学习却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他的大学同学说:“在教室总能找到清正,他刻苦读书的背影是校园的一道风景。”4 年的大学生活他从来没迟到过。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早上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