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高中政治 第 3 单元 第 6 课 第 2 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2. 过程与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中华文化的成就、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参与调查、展示等,并进行归纳总结,以此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二、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四、教学建议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本课信息量大,靠简单的教师课堂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动员学生在课前花较多的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质疑探索、自主合作、实践体验、研究学习与资源共享,这也就是信息时代下对教与学的要求。核心讲解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易混淆点提示:文化与文学要注意区分开来,文化包含文学、艺术、自然科技、数学、天文、史学、雕塑、建筑等多方面,而文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2.中华文化中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意义易错点提示:在这里,教材是从文学艺术和古代的科学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