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②课时计划 东升高中高一备课组 授课时间: 2005 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总第 课时第一课时 2.1.1 平面教学要求: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奎屯王新敞新疆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三条公理.教学重点:理解三条公理,能用三种语言分别表示.教学难点:理解三条公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长方体的 8 个顶点、12 条棱所在直线、6 个面之间有和位置关系?2. 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 二、讲授新课:1. 教学平面的概念及表示:① 平面的概念: A.描述性说明; 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理解两点:无限好比在平面上画直线;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② 平面的画法:A.任意角度观察桌面、黑板面,感到象什么?美术中如何画一张纸?B.画法: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注意通常两字)水平平面:通常画成锐角成 45°,横边等于邻边的两倍。非水平平面:只要画成平行四边形。直立的平面:一组对边为铅垂线。相交的平面:一定要画出交线;遮住部分的线段画虚线或不画。C.练习: 画一个平面、相交平面③ 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 α、β、γ 表示,如平面 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BC。④ 点与平面的关系:点 A 在平面内,记作;点不在平面内,记作.2. 教学公理 1:① 揭示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② 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③ 符号:点 A 的直线 l 上,记作:A∈l; 点 A 在直线 l 外,记作 A l; 直线 l 的平面 α 内,记作 l α。④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 1: 3.教学公理 2:① 揭示公理 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 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点、两点、三点、四点的情况;有且只有一个,等价于确定③ 实例:一扇门。 记写:平面 ABC。4 .教学公理 3:① 揭示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 理解:例如墙角;平面在空间无限伸展;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存在一个,最多一个。③ 符号:平面 α 和 β 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