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愁乡石读后感愁乡石读后感(一)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声音:愁乡石,一个清爽脱俗的名字,铭刻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海浪将它磨得光滑,但冲刷不走的是对故国的情思,悄悄地躺在异域海滩,悄悄地凝视对岸的一抹晚霞,悄悄地看着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悄悄的看着故国的腾图,悄悄地踱步在“鹅库玛”上,泛着一种悲伤,四百五十里,比银河遥远,对岸的上海,在眼中却和镐京或是洛邑那样幽渺,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乡愁变得又猛烈又模糊读着《愁乡石》让我不禁想到了余光中的《乡愁》,同时隔着一条悄悄流淌的海水,掀起的情思,同是借物抒情,无论是愁乡石,还是邮票、海峡,都无一不抒发了最深处的情思。读张晓风的《愁乡石》,读的是一种高山流水,景行行止,读的是一种澎湃与开阔;读余光中的《乡愁》,第2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读的是一种小桥流水,隽永入心,读的是一泓清爽与雅致我无法到达那一片异域海滩去采撷那或许黯淡的愁乡石,但在海岸的这一边我却能看到张晓风日夜凝视方向;我无法去那一块岛,那岛上的人说着日本话,他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路上,去体会那了无悲伤的生活,但我却在海岸的这头鄙视那面他们引以骄傲的太阳旗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壮阔之音,还是晚唐后庭花的靡靡之音,是南京大屠杀30万民众的亡灵之音,还是毛泽东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宽阔之音,还是东方巨龙的腾飞之音或许,仅仅是对故国幽幽的思念之音愁乡石读后感(二)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殊。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碧入波心、急速涨第3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或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洛邑那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猛烈又模糊。惋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鶗鴂①。明孝陵的松涛在海涛中来回穿梭,那种声音、那种色泽,恍惚间竟有那么相像。记忆里那一片乱映的苍绿已经好虚幻好缥缈,但不知为什么,老忍不住用一种固执的热忱去思念它。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松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觉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情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颜色。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上,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第4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人心魄。想着海水所向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号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庭?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的地方?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漂亮沉郁的名字了。小时候曾经那么神往于爱琴海,那么迷醉于想像中那么绚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遂想起那些在金门的日子,想起在马山看对岸的岛屿,在湖井头看对岸的何厝。望着那一带山峦,望着那曾使东方人傲慢了几千年的故土,心灵活脆薄得不堪一声海涛。那时候忍不住想到自己为什么不是一只候鸟,犹记得在每个江南草长的春天回到旧日的梁前,又恨自己不是鱼,可以围着故国的沙滩岩岸而流泪。第5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我木然地坐在很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番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线。小圆石在不绝的洞庭湖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非常沉重的感觉。突然间,就那么不行避开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灿烂景象。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