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说好一起去西藏》读后感--《说好一起去西藏》读后感西藏林芝,周日一个有阳光的下午,带了一壶茶,一个人来到林芝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宁静极了。两三个管理员趴在桌子上整理材料,还有另外一个读者正在边看边抄写。我在书柜中转悠,无意间,找到了凌仕江先生写的《说好一起去西藏》。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帘照在桌子上,色调很严厉,是我很喜爱的感觉,渐渐坐下,悄悄阅读,享受这美妙的时间。“有没有一个地方,像岁月等待的蓝湖。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有没有一块石头,上面镌刻着前世的乡愁。有没有一座寺院,不是为了去休闲,只想让它摩挲我的心灵”。我承认,在看到封面上的这三句话时,我的眼泪已经掉下来了。看过许多关于西藏的书籍,怀揣着年少时的西藏之梦,此时,我知道,我其实不懂西藏!我来到西藏,可是我并没有读懂西藏。凌先生是个青年军旅作家,从这本书中可以感觉到他用他的生命在诠释西藏,用他军人特有的心灵在感悟西藏。他来自四川人,但是他的心已经留在西藏。他常去南方参与诸多文学沟通会,但是他称自己是“高原人”。他是个军人,但是他有着深深的宗教情结和乡愁。他用他敏感的笔触向人们展现了真实的西藏风情,还有西藏里那些最生动人、事、物。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没有走过川藏线,现代的科技发达得让人应接不暇,进藏支教那天是坐飞机来到林芝的。但是,对于那些进藏的驴友、骑行族、自驾游来说,漂亮的川藏线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我可以想象川藏线沿途青松翠柏、雄伟群山、绿得发亮的河流,蓝得不真实的天空、风口的五彩经幡……,那是行者一路不会错过的景点。他们或许不知道就是这条十八军奋战过的重要交通要道,曾经有4000多名军战士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只为了把大路修到西藏去,我仿佛依稀看到他们冒着寒冷,唱着震天的豪迈歌曲,挥舞铁镐的情景。而1937公里的青藏大路上,谁会知道每一公里都有一名战士倒下?(藏餐馆里,一壶八块钱的酥油茶,一本书,可以消磨一个下午)走在西藏路上,我才真正体会到感恩和珍惜!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忘不了察隅路上的那匹叫达拉的野马的故事,忘不了那块为达拉立的石碑。在去墨脱的察隅边疆上野马达拉勇斗蟒蛇,救了两名探险的年轻人,自己却翻身摔下悬崖,掉进了滚滚的河水中。啊,我的泪像雪地里那爬行的蹄印,顺势而下。这就是西藏--野性、威猛、淳朴、和善。我不理解珠峰下那个跪地痛哭的比利时男人。他苦等一周,珠峰也迟迟不情愿绽开他的神奇面纱,回国签证已经到期,临走时他在珠峰脚下痛哭了一场。我们常人很难想象。就像上次我和伴侣一起去色季拉山口去看南迦巴瓦峰一样,我为南迦巴瓦峰伟岸身躯和漂亮容颜而欢呼,呐喊,但是说实在的,我并没有读懂他。我只是庸俗地看着他,仿佛观察今日看不见,明天还有机会看到一样。世间有人在读书,有人在读经,也有人在第5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读山。直到看了凌先生的《苦读珠峰》这篇文章时,我才知道在珠峰的怀抱中,海拔5400米上,石头垒成的石屋墙上模糊的经文,袈裟的残片,我理解了为什么西藏人为什么始终对山那么敬重、仰慕。记得有一次,我坐学校书记的车去南伊沟玩。山路弯弯曲曲,沿着河流而上,一路上风光无限,我被路上顺手可得的千奇百怪的石头迷住了,始终嚷着要下去捡几个回去留念,次仁书记不让我捡石头,他说这是神山!石头是属于山神的,不能任凭带走!我开头并不觉得,后来回去我反省自己,我是喜爱石头吗?还是我的贪心在作祟,想把好看的喜爱的东西占为己有?世界第15大高峰南迦巴瓦峰,雄伟,伟岸,据说是格萨尔王的直刺天空的战矛,有福气的人才能观察他的全貌,感恩伴侣们一起同行!西藏人民那种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信仰是我们这些浮世中的人所没有的。他们可以用上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三步一拜地区拉萨朝圣。第6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他们可以自己吃着简洁的糌粑,而把整年的收获所得去供给心目中的活佛上师。我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