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下)_ 12、白磷和红磷都不溶解于水,而溶解于 CS2 中? 事实上,红磷因其复杂的结构而导致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物理性质)显示与白磷不同,比如在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方面,在毒性方面,在保管方面等. 红磷是不溶解于 CS2 的。 13、 放热反应一定要在低温下进行,吸热反应则必须加热 一个合适的温度取决于很多因素,第一是性价比,第二是催化效率,第三是操作难度,第四是反应的吸热与放热.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性价比和催化效率,而放热的与否往往不是考虑的对象. 在高中关于这个的例子最突出的就是氨气的制取,N2 和 O2的反应是个放热反应,但是由于催化剂活性的考虑,还是选择了 500 度作为生产温度。 14、一定要更强的酸(碱)才可以制取较弱的酸(碱).? 在温度和压强发生改变时,这种事情并不是如此,比如强挥发性酸的制取往往是利用难挥发性酸,而不是考虑酸的强弱. 假如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也不一定如此.在反应中假如出现沉淀或者其他的现象,往往会影响到这一规律.比如强碱中互相制取的一个最显著的例子,Ca(OH)2 制取 NaOH. 15、. 一定要金属性强的才可以置换出金属性弱的? 假如是在溶液和常温的平等条件下,这个规律往往成立.但是假如金属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个规律就不适用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最强金属铯 Cs 的制取,是在稀有气体的保护下用 Mg 从 CsCl 中置换出来的。 16、所有的水解沉淀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水解产生沉淀都是有相应的 pH 值范围限制,Fe3+的水解在pH=4~5 时可以稳定存在,而 Fe2+与 Cu2+则不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Fe3+的溶液中明显的会出现沉淀(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就是溶液中的难溶物就是沉淀,然而很多时候有溶胶的出现),而 Fe2+和 Cu2+的水解一般要在略微趋近中性的条件下才比较明显. 17、Si、Al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中,NaOH 是氧化剂? 其实在这个反应中,省略掉了两分子的水,而生成的氢气,正是来源于水中,而不是 NaOH,所以 NaOH 只是起到一个碱性环境的作用。 这个知识点可以继续拓展到第三周期元素与 NaOH 的反应中.这样就要再次考虑了,(这些反应的氧化剂或者还原剂到底是什么,我还没怎么确定,请大家补充完整.),依次是 Na,Mg,Al,Si,P,S,Cl. 18、只要有淡黄色沉淀就是 AgBr,只要有红色沉淀就是Fe(OH)3,只要有绿色物质就是 Fe2+离子的存在,只要有紫色溶液就一定是高锰酸钾....依此类推.? 黄色沉淀有可能是 S/Ag3PO4/金子(比如在王水中置换出来的)/TNT,而红色沉淀有可能是...